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证券>正文内容
    • 头部券商座次“洗牌” 自营业务成“胜负手
    • 2024年04月02日来源:上海证券报

    提要: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归母净利润增速,不少中小券商表现亮眼。22家上市券商中,有12家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不过,中小券商业绩的高增长与其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不无关联。以红塔证券为例,虽然其去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710.57%,但公司2022年的净利润只有3852.51万元。

    截至3月31日,22家上市券商年报出炉(剔除3家控股券商公司,下同),其中营收、净利实现同比增长的占比均接近六成,“增速分化”成为年报关键词之一。

    头部券商座次“洗牌”

    在这22家上市券商中,有13家的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中信证券以600.68亿元的营收稳居第一,同比下滑7.74%。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以365.78亿元、361.41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等营收均超200亿元。

    从排名上来看,除了中信证券,券商2023年营收前十的其他座次出现“洗牌”。其中,华泰证券去年营收超越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由第四升至第二;广发证券由第八上升至第五。

    归母净利润方面,净利逾百亿元的只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2家,比2022年减少一家。中信证券以197.21亿元排在首位;华泰证券实现净利润127.51亿元,超越国泰君安位居第二;中信建投从上一年的第八上升到第六;海通证券则掉出前十。

    在增速方面,头部券商净利润增速整体放缓,半数以上出现同比下滑。其中,海通证券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最大,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超80%,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净利润同比下滑均超过10%。仅华泰证券、申万宏源、光大证券等头部券商保持较高增速。

    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归母净利润增速,不少中小券商表现亮眼。22家上市券商中,有12家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不过,中小券商业绩的高增长与其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不无关联。以红塔证券为例,虽然其去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710.57%,但公司2022年的净利润只有3852.51万元。

    自营业务仍为业绩“胜负手”

    观察券商各个业务板块,相较经纪、投行等业务整体呈现的下滑态势,券商自营业务挑起大梁,成为券商2023年业绩的重要增长点。22家上市券商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合计1040.16亿元,较2022年的688.28亿元增长51.12%。

    券商自营的“头部效应”显著。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和中金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218.46亿元、116.70亿元和105.56亿元;国泰君安、申万宏源、中国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的自营收入均超过50亿元,位居第二梯队,分别为91.25亿元、89.74亿元、76.58亿元、68.42亿元和67.30亿元。上述8家券商的自营收入占22家券商自营总收入的80.18%。

    在大型券商中,自营业务保持同比高增速的有华泰证券(93.65%)、申万宏源(76.58%)、中信建投(50.96%)、广发证券(181.99%)、光大证券(129.35%)。另外4家头部券商也保持了不低的自营增速,分别是中信证券(23.87%)、国泰君安(29.88%)、中国银河(36.99%)、招商证券(31.57%)。

    自营业务收入是部分上市券商的业绩“顶梁柱”,如中金公司、国联证券、申万宏源、中原证券和西南证券的自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40%。而对部分中小券商来说,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更是成为其业绩反弹的重要驱动力。其中,西南证券自营收入同比增长达1806.84%;红塔证券、国海证券分别同比增长423.42%、218.61%;国元证券和中泰证券则同比由负转正。

    ETF业务成财富管理重要抓手

    2023年,受市场下行及新发基金规模下滑影响,券商经纪业务普遍承压。目前有可比数据的22家券商经纪业务同比增速无一为正。不过,一些券商在客户数量、产品保有量、代销金融产品收入等重要指标上实现了逆势增长,表明券商对于财富管理业务的探索进一步深入。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一直被视为衡量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成效的“试金石”。从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来看,2023年,前五座次“洗牌”:中信证券以16.94亿元的收入,依旧稳居榜首;第二至第五位是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分别实现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12.55亿元、8.16亿元、7.90亿元和6.46亿元。而2022年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排名前五的券商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

    从同比增速来看,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在内的多家头部券商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实现增长。华安证券以超过100%的增幅,在已披露数据的券商中名列榜首。

    此外,多家券商金融产品保有规模也实现连续增长。中金公司表示,2023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产品保有规模约为3500亿元,规模连续4年正增长。中国银河证券表示,2023年公司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连续4年增长,2023年月均值达2036.26亿元,较2022年增长6.15%。国泰君安表示,2023年公司金融产品月均保有量2423亿元,同比增长13.3%。

    据悉,ETF业务成为券商财富管理实现“新增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ETF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券商凭借ETF代销渠道的独特优势,实现了基金保有量的正向增长。

    券商年报透露出其财富管理业务下一步的打法与思路,加强买方投顾能力建设成为其发力重点。中金公司称,2024年公司在保持买方投顾战略定力的同时,将买方投顾理念向单品延伸,做好资产配置。同时,加强对投顾的精细化赋能,实现投顾团队规模的稳步增长及产能提升。

    国际化业务布局成效显现

    尽管证券行业2023年受到市场行情波动、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但各家券商发展脚步并未放缓,在业务方面仍然呈现不少新亮点,比如国际业务快速发展。

    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6.02亿美元、净利润2.46亿美元;华泰证券2023年实现国际业务收入79.26亿元,同比增加19.49%;国泰君安国际业务实现营收21.63亿元,同比增长54.96%,公司跨境衍生品新增名义本金4469.80亿元,同比增长87.6%。

    在境外投行业务方面,中国银河证券去年实现逆势增长,完成15单港股IPO项目,承销债券133笔。2023年,中国银河证券国际业务营业收入达20.06亿元,同比增长11.28%,占总营业收入的5.96%,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头部券商去年在国际化布局上持续深耕,一个新趋势是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国际业务的发展重点。2023年,中国银河证券实现对东南亚子公司银河-联昌100%持股,进一步巩固在东南亚核心市场的领先地位。华泰证券也将国际业务进一步延伸至东南亚市场,在新加坡市场加快布局投资银行、股票销售交易、固定收益和财富管理等业务。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张苏婧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