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证券>正文内容
    • 轻量化趋势下PEEK材料受热捧 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业务进展
    • 2024年12月03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12月2日,PEEK(聚醚醚酮)材料板块多只概念股大涨。截至当日收盘,富恒新材、新瀚新材股价涨幅达20%,华密新材、中欣氟材、中研股份等也出现较大涨幅。在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车应用需求强烈的背景下,因PEEK材料具有轻量化与物理性能方面的优势,PEEK材料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12月2日,PEEK(聚醚醚酮)材料板块多只概念股大涨。截至当日收盘,富恒新材、新瀚新材股价涨幅达20%,华密新材、中欣氟材、中研股份等也出现较大涨幅。

    在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车应用需求强烈的背景下,因PEEK材料具有轻量化与物理性能方面的优势,PEEK材料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国金证券表示,PEEK材料属于特种工程塑料,具备耐热、阻燃、耐磨、耐腐蚀、自润滑等优势。与工程塑料相比,PEEK材料兼具刚性和韧性;与金属材料相比,PEEK材料在强度大的同时,自身重量较轻,适合用于医疗、汽车和机器人等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领域。

    根据沙利文咨询的相关预测,在假设我国PEEK材料主要终端应用产品维持不变的情况下,2022年至2027年,我国PEEK材料市场需求量将由2334吨提升至5079吨,对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8%;市场规模将由14.96亿元提升至28.38亿元,对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7%。

    “随着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PEEK材料的需求有望大幅增长。这种材料在轻量化和物理性能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这些领域的重要选择。”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特别是在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减重需求较高,PEEK作为极佳的轻量化材料具备较大应用潜力。在保证机器人功能先进性、稳定性、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结构优化设计、轻量化材料选择、先进制造工艺,来达到机器人构件轻量化的目的。

    据了解,PEEK材料属于合成树脂,产业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氟酮(最关键,直接影响PEEK产品质量,成本占比过半)、对苯二酚(大宗,产能过剩)和碳酸钠(价值量小)等。

    光大证券认为,与通用金属对比,PEEK材料在满足所需强度的同时,可明显降低材料的自重,实现轻量化。从具体数据来看,PEEK材料的拉伸强度比铝合金高3倍,比钢铁高2倍。刚性方面,PEEK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是铝合金的4倍,钢铁的1.5倍;而保持高刚性的温度高达315℃。

    此外,PEEK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等行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PEEK材料在下游终端应用设备得到进一步确认,不少A股上市公司也对外披露了自身在PEEK材料领域的业务布局情况。

    富恒新材在此前公开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公司较早就开展了PEEK材料的技术研究,在此领域积累较多技术成果,但目前公司PEEK类产品的销售不多,主要集中于阀门、管道等领域。公司非常关注人形机器人这一热门领域,已就此领域重点开展定向研发和业务拓展工作。

    “PEEK的新应用领域在不断开拓,目前行业格局相对稳定。不同公司的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均会产生市场竞争,竞争的结果也会有利于下游细分市场的不断拓展。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加大客户开发力度,积极消化新增产能,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新瀚新材对外表示。

    沃特股份董秘办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一期PEEK合成树脂产线已进入试生产期,目前正申请正式生产许可证。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科赛已具备百吨级聚芳醚酮(PAEK)型材生产及加工能力,供应给精密电子、电子信息、工业机械等领域客户。伴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半导体、AI算力、机器人等行业发展,公司逐步进入产能释放期。”

    “公司具有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相关的技术储备。材料改性是指在工程塑料原料的基础上,加入增强或功能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纳米粒子等,可以获得高性能、高强度、轻量化、高可靠度的复合工程塑料。”肯特股份透露。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PEEK材料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但也要关注PEEK材料生产技术的提升、价格的稳定以及竞争情况,从而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记者表示。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