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公司加快融资及上市步伐
- 2025年07月21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与场景落地瓶颈还有待突破,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没有成功的模板可以参照,从技术到产品,再到落地应用,均需要经历摸索的过程,主要的思路是通过强化攻关、开放场景、补强企业生态,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展示向应用跃迁。”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平台7月18日信息显示,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设备采购项目。据悉,这是优必选目前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
与此同时,7月7日,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7月8日,云深处宣布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它石智航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小雨智造完成约1亿元A++轮融资;7月9日,星海图宣布接连完成A4轮及A5轮战略融资,两轮合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7月15日,智元机器人透露于近日获得正大集团旗下正大机器人的战略投资……仅7月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便发生多起投融资事件。
资本持续涌入,不少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获得大额订单,产业何时能够实现整体商业化爆发,值得关注。
资本热切涌入
据IT桔子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77起投融资事件,包括了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等一众知名公司,这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7起。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6月份完成C轮融资的宇树科技。这笔2024年底启动交割的融资,吸引了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蚂蚁、吉利资本等一众知名机构的入局,成为投资人最后的上车机会。仅一个月后,宇树科技便宣布启动上市辅导。
至此,2016年创立的宇树科技已完成9轮融资,在红杉中国、腾讯、阿里、蚂蚁、美团龙珠、深创投、中关村科学城、上海科创基金、经纬创投、祥峰投资、源码资本、顺为资本、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等助推下,其上市前的估值达到120亿元。
智元机器人同样受到热切追捧。智元机器人于近日获得了正大集团旗下正大机器人的战略投资。正大机器人将助力智元机器人在生命科技、新零售、新消费、康养服务等垂直领域进行全场景业务的探索开发。此前,智元机器人已获得腾讯、京东、比亚迪、上汽、北汽、TCL等多家产业资本投资。
多重因素催化
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离不开各类标志性事件的发生与政策的持续加持。
今年1月6日,智元机器人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1月17日,乐聚机器人举办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仪式;2月,宇树科技产品亮相春晚后,在其京东官方旗舰店上架了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首批产品很快售罄……种种数字让人形机器人逐渐从一个概念变成了可以预见的产业。
一些传统制造领域巨头的下场,也增添了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信心。例如,广汽集团称公司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是行业首创可变轮足构型具身智能机器人,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2026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引爆一级市场投融资热情,少不了二级市场的火热行情。7月8日,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宣布,智元机器人旗下的持股平台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通过“协议转让+主动要约”方式收购公司控制权。7月9日复牌以来,上纬新材已连续多个交易日“20cm”涨停。
不少人形机器人公司上市进程也显著提速。除了宣布启动上市辅导的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在入主上市公司之余将继续按照既定目标冲击港股IPO。此外,极智嘉7月9日登陆港交所,乐动机器人、仙工智能、卧安机器人、云迹科技等也拟在今年赴港上市。
从政策方面来看,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也于今年纷纷出台对具身智能的相应支持政策。
处在商业化爆发前夕
判断这场资本盛宴能持续多久的,则是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
“我们预判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商业化爆发前夜。”夏厦精密总经理夏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首先,头部厂商如特斯拉、比亚迪等加速布局,推动核心零部件需求激增。其次,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制造业‘危险、肮脏、枯燥’岗位的劳动力缺口,将催生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需求。再次,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的拐点正在临近,技术突破推动人形机器人成本从10万美元向2万美元下探,商业化门槛将显著降低。”
产业爆发的信号已然显现。优必选自今年3月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发布后在手订单已达百台,刚刚又中标近亿元订单;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日前中标1.24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乐聚机器人预计全年人形机器人总交付量将进入千台级别;松延动力总订单规模已超2500台,总合同额超过1亿元……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冷静看待、耐心等待。
7月1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目前行业处在相对早期阶段,大家可以多给一些耐心。未来3到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会越来越快,当下已经有一些应用场景,国内外不少公司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都有明显增长,服务业、家用、工业场景、危险场景救援救灾场景都有推进,但“大规模应用、大规模推广,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与场景落地瓶颈还有待突破,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没有成功的模板可以参照,从技术到产品,再到落地应用,均需要经历摸索的过程,主要的思路是通过强化攻关、开放场景、补强企业生态,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展示向应用跃迁。”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