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财经观察>正文内容
    • 最新金融数据折射经济强力回升态势
    • 2025年02月17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毫无疑问,开年首月的金融数据实现了“开门红”,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征程上,饭还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还要一步一步地走。更何况2025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挑战。不过,这些困难仅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因此,我们更应坚定信心、知难共进,变压力为动力。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金融数据“开门红”诠释了金融对经济的强劲支持,也为全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信贷投放力度加大进一步增强经济的活力。

    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5.13万亿元,同比增长7.5%,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旺盛,也体现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4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35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6万亿元。

    住户中长期贷款的增加,显示出居民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加,意味着企业投资与融资需求旺盛,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改善。

    与此同时,人民币贷款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注入市场,不仅有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投资和消费,而且也为经济的平稳开局和活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信贷结构优化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形成。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结构性工具,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据显示,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此外,2024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8%,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数据攀升的背后,意味着金融资源正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倾斜。这体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再次,房地产市场需求回暖,表明支持房地产稳定发展政策实施效果正在持续显现。

    数据显示,1月份,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显示居民住房贷款需求企稳回升,也体现了一揽子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去年年底以来,在供给和需求两端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显现。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27日,全国3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0城二手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增长19%。

    市场企稳的信号也体现在房价上。1月17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12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当月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总体降幅收窄;一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撑,房地产市场正呈现出积极的变化,回暖向好的态势愈发明显。

    毫无疑问,开年首月的金融数据实现了“开门红”,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征程上,饭还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还要一步一步地走。更何况2025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挑战。不过,这些困难仅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因此,我们更应坚定信心、知难共进,变压力为动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