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金融保险>正文内容
    • 严监管持续 今年以来大额银行罚单频现
    • 2025年02月15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业内人士分析称,从目前监管部门开具的罚单看,金融机构合规经营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未来金融机构监管仍将延续从严态势,从而推动金融机构合规经营。

    2025年,银行业合规经营监管依旧“严”字当头,大额、禁业罚单频现。《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开信息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各地监管局及监管分局开具多张百万元及千万元级别的罚单。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目前监管部门开具的罚单看,金融机构合规经营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未来金融机构监管仍将延续从严态势,从而推动金融机构合规经营。

    监管开具多张

    大额或禁业罚单

    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各地监管局及监管分局开具多张百万元及千万元罚单,处罚原因多集中在贷款业务违规,如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贷款调查不尽职、向不适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变相“存贷挂钩”、冲时点发放贷款虚增存贷款规模等。

    具体来看,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分行被开出目前罚款金额最高的一张罚单,相关罚单信息显示,该分行存在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信贷业务不规范经营、资产池业务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跨境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10余条违规事实。由此被处以罚款1680万元。

    某国有大行相关业务部门则因股权投资母基金业务未制定管理制度、未按规定程序选聘金融服务合作机构、理财业务未进行独立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于高风险金融产品、理财资金违规用于限制性领域、理财资金违规用于归还本行贷款等多项违规事实,而被罚950万元。

    另外,一批银行从业者受到禁业处罚,禁业年限在数年至终身不等。从相关违规行为来看,主要涉及授信管理不审慎、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贷款、内控管理不到位等。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贷款业务是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银行发挥资金资源配置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由于部分银行在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信贷从业人员的合规行为和道德意识有待增强,多重因素造成信贷领域出现较多的违规行为。

    部分银行

    个人贷款违规使用问题突出

    今年以来,多家城商行、农商行因虚增贷款、虚增存款、以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等而受到处罚。

    例如,某农商行副行长因冲时点发放贷款虚增存贷款规模而受到警告处罚,其所在银行则因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冲时点发放贷款虚增存贷款规模、员工为客户垫付贷款资金,而被罚款95万元。

    此外,个人贷款违规使用的情况在一些银行内部开始变得突出。

    濮阳金融监管分局于2月8日公布的一张罚单显示,某城商行分行存在个人贷款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个人贷款用于偿还其他网络贷款,贷款实际用途与合同约定不符等违规行为。该城商行分行被罚款90万元,时任支行行长、营业部总经理、原个人贷款服务中心(永续贷中心)负责人均被警告。

    另有某村镇银行因还款能力调查不审慎,贷款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贷款资金回流至借款人,该机构及相关负责人分别被处以50万元罚款、警告。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记者,为完成存贷款规模考核指标,部分银行通过虚构贸易背景、虚增存贷款规模等手段粉饰业绩。此外,由于不同贷款业务间存在利差,部分银行的信贷人员可能默许“借低还高”等违规操作,甚至与中介勾结牟利。暴露出部分银行贷后管理薄弱,员工行为管理失效,缺乏大数据监测能力,无法有效追踪贷款资金真实流向,内部审批链条存在漏洞等问题。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金融监管仍将延续从严态势,并且这种态势可能会进一步深化。

    “预计监管会重点关注贷款业务、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以及内部制度建设与合规管理等重点领域。包括聚焦贷前调查失职、贷后资金挪用;开发贷违规投放、按揭贷款虚假材料等问题,尤其关注中小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强化对员工违规操作和股东不当干预的查处,推动股权结构透明化等。”田利辉表示。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