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同比大增44% 财险业加速切入“智驾时代”
- 2025年04月22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智能驾驶技术正加速商业化落地。通过保险手段有效防范智能驾驶带来的风险,成为车企和广大车主的共同诉求。在这一背景下,财险业正加速切入“智驾时代”,积极填补智能驾驶领域的保险空白。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行业背景下,新能源车险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
记者从业内独家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超314亿元,同比增长44%。同时,有效报案件数36.3%的同比增速低于保费增幅,折射出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改善趋势。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智能驾驶技术正加速商业化落地。通过保险手段有效防范智能驾驶带来的风险,成为车企和广大车主的共同诉求。在这一背景下,财险业正加速切入“智驾时代”,积极填补智能驾驶领域的保险空白。
一季度签单保费超314亿元
新能源汽车的热销,推动新能源车险保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超314亿元,同比增长44%。与去年新能源商业车险近53%的增速相比,一季度的同比增速较低,但远高于全行业车险签单保费(包含商业车险和交强险)同比增速(3.17%)。
车车科技创始人兼CEO张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季度通常是车市淡季,但新能源车险仍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全年增速将高于一季度数据。
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浩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高速增长,带动车险保费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50.4%和47.1%。同时,新能源汽车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不断扩大,带动新能源车险保费增速高于整体车险增速。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已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2%,高于2024年全年的销量占比(40.9%)。
就新能源车险的发展趋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近日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国家推动支持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导向鲜明有力,新能源车险发展面临良好机遇,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捷也认为,新能源车险是未来车险市场增量的主要来源,将保持高速增长,初步判断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19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以上,占车险总保费比例将提升至20%左右。
从人保财险的情况来看,其新能源车险经营能力和优势不断增强,2024年承保新能源汽车1159.05万辆,同比增长57.3%,承保数量占比11%,保费收入508.57亿元,同比增长58.7%,保费占比17.2%。
风险呈一定改善趋势
在保费快速增长的同时,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过高、保费较贵的问题,仍是行业发展的痛点。但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出现。
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的有效报案件数同比增长36.3%,已结赔款同比增长33.4%,两项数据皆低于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同比增速(44%)。
张磊认为,有效报案数增速低于承保件数和保费增速,表明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保费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出险频率可能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风险水平有所降低。
在王浩看来,用户的用车频次、用车时长等因素都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出险情况,同时,随着更多的车辆配备有智能硬件或辅助系统,可能也会导致出险概率进一步降低。
从险企的经营实践来看,部分公司已经逐步尝到了新能源车险业务的甜头。据于泽介绍,2024年,人保财险新能源家庭自用车实现承保盈利,新能源车整体商业险综合成本率较2023年下降5个百分点。“2025年,在正常灾害水平、不发生重大政策变动的情况下,车险方面,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增速与市场同步,综合成本率优于去年同期,力争达到96%以内,其中,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力争达到100%以内。”
不过,不少中小险企对新能源车险业务仍缺乏信心。某中小险企车险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新能源车险承保要实现盈利,预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从全行业来看,去年,我国保险行业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状态,险企共承保车系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尚未考虑财险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成本)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
近期,多位新能源汽车车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车成本较低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优点,但保费的确比较贵。车主陈先生对记者说,他的车购买于3年前,迄今从未出险,但今年的保费比去年还贵。希望后续险企能优化产品设计,在没有出险记录的情况下,给车主保费优惠。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新能源车险的发展,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提升新能源车险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新能源车险监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遵循《指导意见》指引,保险行业积极作为。例如,集行业力量搭建的针对高风险新能源车的“车险好投保”平台于1月25日上线,建立了高风险分担机制,上线首月就为超11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保险保障944.9亿元。
王浩表示,更多险企积极承保新能源车险,同时,保险科技企业、汽车维修和零部件企业等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都在加大交流和协作力度,共同推动降低成本。
张磊认为,丰富维修零配件供给渠道和类型,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等举措,有助于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从而为保费的合理化提供支持。
险企积极布局智驾保险
在新能源车险保费快速增长、承保风险有所缓释的大背景下,市场对智能驾驶保险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险企、车企也积极布局智驾保险。
《指导意见》提出,“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
从财险行业来看,一些头部险企正积极布局。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表示:“在新能源车智能驾驶方面,市场还有更多智驾方面的产品和保障需求,我们已经与多家车企建立了相关的应用实验室,也将进一步充实人才。”
根据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汽车智能驾驶分为L0至L5六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自动化程度和功能。于泽表示,在产品储备方面,人保财险正在开发L3级及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专属车险产品,提前布局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新型保险风险以及保险需求;在理赔方面,人保财险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保险赔偿判定技术规范》,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事故定责提供行业标准。
除险企之外,一些车企也在尝试和险企联合推进智驾险落地。例如,今年3月初,小米汽车表示,将联合行业头部保险机构推出“小米智驾保障服务”,计划为用户提供最高300万元保障金额。
智驾风险管理也对保险公司提出更高要求。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非车险业务部总经理助理林娟表示,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对车辆保险的传统精算模型和风险定价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对保险公司深化风险减量管理和应对市场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王浩看来,要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需要联合车企、驾校、保险公司等各方力量,帮助汽车驾驶人正确认识智能驾驶,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特点,进行安全驾驶,降低主观风险。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在监管规范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车险市场既面临保费规模激增的历史机遇,也肩负着构建新型风险分担机制的时代使命。在这场由电动化、智能化引发的产业革命中,保险业将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