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能源化工>正文内容
    • 光伏产业:“主动控产+技术创新”化解“内卷式”竞争
    • 2025年02月11日来源:科技日报

    提要:前不久,30余家光伏组件电池企业签署自律公约,决定进行产能管控。中国光伏产业在有序发展的转型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这一转变是面向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

    前不久,30余家光伏组件电池企业签署自律公约,决定进行产能管控。中国光伏产业在有序发展的转型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这一转变是面向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当前,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发展潜力巨大。产能管控、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多轮驱动,将助推中国光伏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行业自律:主动控制扩张节奏

    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历程。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突破500吉瓦,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

    高速扩张的同时,问题日益显现。

    过去两年,由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一哄而上,引起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内卷”严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多晶硅价格同比跌幅超过30%,硅片同比跌幅更是超过40%,这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坦言:“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2024年有39家净利润亏损。”

    近两年,光伏市场最大的变化体现在组件价格方面。自2024年初起,组件价格从每瓦约2元大幅跌落至0.6元左右,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下滑远超人们预期。

    这种“价格战”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也影响了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更为严重的是,低价竞争往往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说,以往的行业波动通常在价格下滑后,市场能迅速扩大,促使行业快速恢复平衡。然而,这次波动若不在供应端采取相应措施,行业将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供需重新均衡。

    自律公约的签署标志着行业共识的形成。通过配额管理、产能核查、保证金制度等措施,光伏企业开始主动控制产能扩张节奏。

    光伏产业多位人士认为,这种自我约束机制有助于恢复市场供需平衡,稳定产品价格,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产能管控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缓冲期,使企业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上。

    政策引导:遏制产能重复建设

    自2024年5月起,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涉及提升技术标准、打击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争、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等,目的是合理引导光伏上游产能的建设与释放,防止低效产能的重复建设。

    例如,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规范条件》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总量、鼓励创新、支持应用”为基本原则,主要从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环境保护、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七方面提出要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规范条件》综合考虑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情况,提高了相关产品技术指标,增加N型电池、组件等产品相关要求,可有效遏制产能重复建设。

    为防止恶性竞争,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更是多次牵头组织企业召开“反内卷”座谈会。2024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针对光伏组件价格大幅波动,提出市场指导价格——组件含税生产成本(不含运杂费)为0.68元/瓦,旨在引导光伏组件市场价格朝更加合理和稳定的方向发展,避免因“价格战”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市场无序竞争。

    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分析,随着政策引导的加强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行业的进入壁垒有所提高。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细致的供给管理政策出台,以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

    技术创新:提供产业升级动力

    为加速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我国光伏企业持续发力技术创新。目前,N型TOPCon、异质结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已实现规模化量产,转换效率不断提升。2023年,多家企业实验室电池效率突破26%,量产效率达到25%以上。钙钛矿电池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实验室效率已超过33%,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另一个重要创新方向。通过将光伏组件与建筑材料相结合,BIPV不仅能够发电,还能作为建筑外墙、屋顶等结构部件使用。这种创新应用模式大大拓展了光伏技术的应用场景,为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产能管控为行业创造了良性竞争环境,技术创新则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业内人士说,全球大多数国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已经确立。这意味着,未来化石能源供给大部分将转化为清洁能源供给。

    当前,光伏在全球能源的占比尚不足10%。另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数十亿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开发潜力,市场空间远未饱和。光伏企业需要加强新的市场布局,充分激发市场潜力。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永远是企业提升发展韧性和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内企业应持续推动全产业链高科技、高效技术和先进工艺的商业化、产业化应用,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同时,也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未来,光伏产业将呈现多元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新型电池技术、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的融合创新,将推动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