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 2025年04月27日来源:人民日报
提要: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减污降碳。今年3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运行,各类经营主体踊跃参与。“两个市场通过碳抵消机制互补衔接,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市场体系,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
4月23日,习主席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列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
锚定目标,砥砺奋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转型展现新气象,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双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减污降碳。今年3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运行,各类经营主体踊跃参与。“两个市场通过碳抵消机制互补衔接,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市场体系,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甘肃省兰州新区聚焦“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出台30余项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政策,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精准支持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建设。
在福建省晋江港益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每天都有200吨左右的废旧塑料瓶变成涤纶短纤,这离不开建行晋江分行提供的超7000万元绿色信贷支持。近年来,建行福建分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4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6家工厂获得废弃物零填埋认证。“我们探索‘碳足迹+水足迹’的全链减碳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轶鹏说。
茅台集团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轨迹,开展碳足迹追踪,针对原材料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中心及门店运营、产品废弃等各个阶段制定节能降碳措施,全流程、系统性降低碳排放,2024年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3%,预计到2030年全产业链碳足迹下降20%、水足迹下降30%。
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还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调整优化
榆林科创新城建成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国能榆林化工建成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的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近年来,榆林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向“新”而动,逐“绿”前行。
我国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能源革命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牵头开展高空风能发电颠覆性技术攻关、投资建设世界首个300兆瓦压气储能项目“能储一号”湖北应城压气储能电站……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入探索构建安全、系统、高效、智能新型能源体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将充分发挥“能源+”优势,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
中核集团立足自主技术优势,面向全球核电客户,推出中国核电技术服务品牌“八方核护”,涵盖从核电项目初期的生产准备到长期运行中的技术支持、专项维修、专业培训,再到核电调试、运行支持、核电大修、核电信息化解决方案等8个环节,为核电站安全高效经济运行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保障和增值服务。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2024年,贵州磷化煤炭消费占比同比下降5.40%,生物质燃料消费量增长83.49%。为进一步挖掘碳减排潜力,贵州磷化集团深入开展碳诊断工作,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有序开发各类磷石膏高值化利用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探索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构建起“风险地质勘探—矿山无废开采—冶炼清洁生产—‘三废’循环利用—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模式,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绿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生产体系。
扬子江药业集团编制“双碳”工作实施方案,采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药品生产全过程;五粮液以创建“零碳企业”为目标,积极探索覆盖生产、能源、循环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全链条低碳发展路径,实施煤改气、气改电工程,每年减少标煤使用4万余吨;京东物流通过低碳仓库太阳能供电、新能源车替代传统柴油车、公转铁多式联运配送等方式,有效降低从货物出库到签收各个环节的碳排放。
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各行业各企业积极行动。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开发、建设及运营全过程,构建绿色建筑设计体系和健康建筑体系,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系统性打造绿色健康的生态空间。2024年,累计落地超低能耗项目111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项目41万平方米。
海尔卡奥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线上平台+线下场景”,构建起覆盖全链条能源管理体系。以海尔中德园区为例,通过余热回收、分布式光伏等20余项技术改造,能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其智慧能源平台将碳足迹追踪、碳交易匹配等功能集成于数字化系统,推动园区绿电100%本地消纳。
海信集团坚持推进绿色生产,致力于打造绿色生产模式和产品体系。目前,海信集团已创建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同时持续推动激光显示等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绿色创新技术研发,主导参与100余项绿色低碳国家、行业、团体技术标准制修订。
农行广东分行持续加力绿色金融,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将碳减排效应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项目优先入库,目前已纳入总行绿色金融重大项目的有近200个。截至3月底,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5198亿元,比年初增加901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云天化集团立足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实际,围绕“绿色原料、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治理”,推进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和低碳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创建绿色矿山8座(其中国家级7座),绿色工厂20个、绿色产品125个。
中国人寿财险青海省分公司推出“绿色车险”“绿色家财险”以及“绿色低碳生活平台”等一系列绿色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创新绿色保险服务有效推动了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探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