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人工智能>正文内容
    • 如何为人形机器人披上“冠军战袍”
    • 2025年04月27日来源:中国青年报

    提要:2月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的“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接到任务——为人形机器人设计比赛服。这是人形机器人第一次在半程马拉松赛事上亮相,兰翠芹说,“如何解决功能性适配的问题,如何在视觉上拉近机器人与人类的距离,这都是全新的命题。”

    4月19日,身高一米八的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拿下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冠军。

    现场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珍贵的夺冠一幕: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这个身着橙色运动衣的人形机器人跑向“第一名NO.1”的横幅。实际上,“天工Ultra”的橙色“夺冠战袍”并非一件简单的无袖背心,而是专门为这个“大个儿”量身定制的比赛服。

    “机器人的体型即便在视觉上做到高度类人化,其结构(与人类)也有很大的不同。”“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兼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兰翠芹介绍,一方面,机器人无法像人类一样灵活抬高手臂完成穿脱动作,需为其设计合身且满足众多功能性需求的赛服;另一方面,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跑步前进时,人形机器人内部结构的温度会因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对衣服材料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

    2月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的“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接到任务——为人形机器人设计比赛服。这是人形机器人第一次在半程马拉松赛事上亮相,兰翠芹说,“如何解决功能性适配的问题,如何在视觉上拉近机器人与人类的距离,这都是全新的命题。”

    为打造一件专属人形机器人的“战袍”,兰翠芹带着团队做了不少创意方案。他们曾尝试让人形机器人穿上一身“战甲”式赛服,凸显力量感和“科技范儿”;也曾考虑设计一套有非遗纹样、由生物材料体素等技术打印而成的服装。但综合考虑比赛服的重量及3D打印技术的适配性等问题后,团队取消了这些方案。

    “人形机器人比赛服的设计重点是做好功能适配。”兰翠芹进一步解释,衣服重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形机器人的运行速度,“在比赛服的设计和实验阶段,我们为了控制服装的重量,在拉链及开合扣等辅材的使用上尽量选择克重最小的材料。”

    除了衣服的“减重”问题,团队还要考虑人形机器人在跑半马过程中的散热需求。团队曾设计了一款“连体运动衣”,让人形机器人通过“一片式上下连体”的设计结构穿上整套运动装。但团队通过大量实验后发现,“连体运动衣”会阻碍人形机器人内部机箱和风扇散热,增加机器人的运行风险。

    最终,在“天工Ultra”比赛服的版式上,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单侧多点开合的一片式设计,让机器人不用套头也不必伸腿伸脚,就可以快速穿衣。兰翠芹说,这一技术正在申请专利,未来或可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便利。

    此外,当人形机器人长时间在赛道上奔跑时,衣服与身体摩擦会不断产生静电,影响信号传输。团队为“天工Ultra”找了一款最轻薄的防静电运动面料制成上衣,在最大限度保证信号传输稳定性的同时减轻衣服重量,让人形机器人“轻装上阵”。这种面料除了具备定制化防静电、超薄形等特性,还能在极端天气下发挥优良的疏水性能,保护这位特殊运动员的安全。

    几经实验,比赛服面料、款式相继确定。如何防止赛服在“天工Ultra”跑动中滑落或偏移?团队认为,机器人的“皮肤表面”极其光滑,且机械手臂为镂空圆柱结构,如果运动面料未进行标准化的定制,很容易滑落或卡在机器转轴的缝隙中。因此,团队结合面料特点在结构上展开定制化设计,确保衣服和“天工Ultra”贴合。

    仔细观察“天工Ultra”的后背及肩部会发现,这件“战袍”还有大面积镂空设计。这背后也有设计师的巧思。原来,在人形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工程师需要根据紧急情况迅速找到机器人的辅助把手、通风口、急停按钮等位置,因此需要让服装适当“留白”。此外,按照“天工Ultra”电池机箱位置尺寸,设计师设计了可快速拆装的后背开合结构,方便工程师为人形机器人多次更换电池。一旦遇到摔倒等紧急情况,赛服的开合结构还可实现快速检修。

    “色彩是观众最先感知到的设计元素。为了让‘天工Ultra’成为马拉松赛场上‘最靓的仔’,我们在颜色设计上突出赛服的活力与动感,并与赛事主色调遥相呼应。”设计了不少色彩方案后,兰翠芹团队选取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形象色橙色,与马拉松大赛的蓝绿色形成对比,并通过数字建模的方式,让色彩产生类似布拉格衍射变奏(一种光学现象——记者注)的视觉效果。

    “天工Ultra”半马夺冠“战袍”的设计,是机器人服装的一次全新尝试。在兰翠芹看来,未来机器人的服装或将实现与环境的交互,在可穿戴的“超级页面”完成发光、色彩变化等自动化功能。此外,随着“人机合作”场景进一步延伸,机器人服装还会成为交流的新载体。

    “一种技术与设计共生的美学语言正在逐步形成。”兰翠芹对机器人服装设计的未来充满期待。她说,未来团队将逐步探索科技与人文协同的新设计机制,为更多机器人“量体裁衣”。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