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2025年02月28日来源:经济日报

    提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紧盯重点难点发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玉斌表示,要聚焦重点区域和特殊人群,加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支持力度,优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帮扶项目正常投产运行;对农村大病重残人口、兜底人口等特殊群体,加大帮扶力度,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近期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目前,我国正组织对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分类优化完善各项帮扶政策,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制度机制。

    守住不返贫底线

    通过发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体系作用,及时采取措施精准帮扶,我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2024年,全国超过六成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

    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过去一年,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保持稳中有增。

    但也要看到,各类风险仍然存在,防止规模性返贫一刻也不能松懈。近年来,自然灾害多发,部分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受到影响。“总会有一些农户因为疾病、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面临返贫致贫风险,关键是要早发现、早帮扶,及时纾困,避免风险积累成患。”韩文秀说。

    守住不返贫底线,要优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方式,不断提升效能。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已累计帮扶534万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加快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加强监测预警和部门数据共享,因人因户开展精准帮扶。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紧盯重点难点发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玉斌表示,要聚焦重点区域和特殊人群,加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支持力度,优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帮扶项目正常投产运行;对农村大病重残人口、兜底人口等特殊群体,加大帮扶力度,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完善防返贫机制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完善防返贫致贫机制十分关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为此,要不断提升产业就业帮扶效能,做好分层分类帮扶,不断激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内生动力。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我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832个脱贫县全部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每个贫困县均培育形成了2个至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下一步,要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也极为重要。就业稳了,收入增了,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返贫致贫。截至2024年底,我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3305万人,已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未来要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就业状况跟踪监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支持。

    在产业和就业帮扶基础上,要加强分层分类帮扶,激发脱贫群众、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做好扶贫与扶志、扶智齐发力。王玉斌表示,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开展种植养殖、加工制造、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对于无劳动能力人口,要强化兜底保障,完善社会救助,确保基本生活无忧。此外,应支持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创新帮扶协作机制,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给予差异化支持。

    管好用好帮扶资产

    管好用好帮扶资产,是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重要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制定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办法,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推动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完善资产分类处置制度,支持各地盘活低效闲置资产。

    近年来,帮扶项目资产总体保持稳健运行,有效带动了脱贫群众就业增收。韩文秀说,当前,一些帮扶资产在使用管理上也存在着权属不清、管护不力、闲置浪费、处置困难等问题,有的甚至被违规侵占和流失。为此,要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

    全面清查帮扶资产并形成台账。目前,全国有近3万亿元帮扶项目资产登记在册,如何管好用好如此庞大的帮扶资产。为此,要明确政府投入帮扶资产的范围,进行全口径统计管理,并将建档入库作为帮扶项目实施的前置流程;要强化帮扶资金、项目、资产一体化管理,确保账实相符。

    提升帮扶项目资产管理水平。王玉斌建议,从权属类别、功能性质、运营状态、利用质效等角度,对帮扶资产进行分类分级精细化管理;做好全程监测监管,发挥村级组织和帮扶对象作用,及时发现化解“建不成、不能用、用不好”等问题;完善分配处置机制,加强收益分配规范、强化服务体系支撑、严格资产处置管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