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商讯>正文内容
    • 首部《中国内镜减重白皮书》权威发布,胃转流支架系统微创技术助力健康中国
    • 2025年04月22日来源:中华网

    提要:张澍田教授强调,要以“四位一体”框架推进全民健康工程:建立诊疗标准规范体系强化质量管控,依托“红黄蓝”三级动态管理实现精准干预,通过科普教育倡导“控饮食+增运动”的生活方式,借助三甲医院技术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他呼吁政府以政策破冰打通医保壁垒,医疗机构以技术创新普惠民生,公众以科学自律筑牢健康根基,多方协同构建中国特色的肥胖防控模式。

    2025年4月18-20日,第十八届全国消化道早癌学术研讨会期间,“2025年全国内镜微创减重学术会议”同期举行,首部《中国内镜减重白皮书》也于4月19日隆重发布,为我国肥胖症治疗注入微创化、精准化新动能。《白皮书》汇总了内镜减重领域的最新研究数据、临床经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其中就包括糖吉医疗肠道介入减重器械—胃转流支架系统。它的发布将对内镜减重领域的发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全国的医学工作者能够从《白皮书》中获取前沿资讯,为自己的临床实践、科研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lQDPJwnj4Y1KgfPNBDjNCSKwIlVieu2vlLsH5ypgd8GKAA_2338_1080

    在我国,肥胖症人口数量的迅速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存在超重或肥胖的问题,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目标。如何帮助肥胖患者科学减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为帮助我国肥胖症患者得到更适宜、有效的治疗,长期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十余家权威机构共同发起,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证据研究进展,制定了《中国内镜减重白皮书》。

    技术革新+规范管理

    构建中国特色减重体系

    内镜减重作为一种新兴的、相对微创的减重手段,正逐渐受到医学界和广大肥胖患者的关注。本次会议发布的《中国内镜减重白皮书》首次系统阐述内镜介入减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也标志着内镜减重开始逐渐成为肥胖症综合治疗的核心力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张澍田教授就推动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助力体重管理年提出系统性建议。他指出,我国当前面临严峻的肥胖防控形势,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代谢综合征年轻化趋势加剧,相关医疗支出年均超2000亿元。尤其东方人群以腹型肥胖为特征的健康风险显著,亟待构建科学防控体系。为此他提出“3年集中管理+2030长远规划”双阶段目标,通过建立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系,整合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多学科协作及基层医疗资源,重点发展可调可逆代谢技术突破传统减重瓶颈,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推动器械研发创新,形成对现有减重手段的有效补充。

    lQDPKGOInuVzAvPNBDjNCSKwfJ499Tvno04H5yphElTOAA_2338_1080

    张澍田教授强调,要以“四位一体”框架推进全民健康工程:建立诊疗标准规范体系强化质量管控,依托“红黄蓝”三级动态管理实现精准干预,通过科普教育倡导“控饮食+增运动”的生活方式,借助三甲医院技术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他呼吁政府以政策破冰打通医保壁垒,医疗机构以技术创新普惠民生,公众以科学自律筑牢健康根基,多方协同构建中国特色的肥胖防控模式。

    lQDPJxfIAXMqMzPNBDjNCSKwGnTYbVEFFQkH5yoyzzh9AA_2338_108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李鹏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内镜减重的操作规范、讨论了内镜减重临床应用的关键,并分享了对内镜减重未来发展的看法,其中李鹏教授重点介绍了内镜下胃转流支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现状。该技术作为目前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减重医疗器械,是由张澍田院长牵头完成的全国多中心研究,产品已于2024年1月正式投入临床。为保障技术规范推广,团队已经同步开展了两项核心工作:一是建立覆盖全国的内镜医师培训体系,通过理论授课与实操指导培养专业操作队伍;二是启动大规模上市后研究,重点追踪并发症发生情况。

    lQDPJxK9bsowZDPNBDjNBaCwG5UUQzLYl4QH5yozj2XKAA_1440_1080

    李鹏教授通过影像资料直观展示了技术细节,针对当前发展瓶颈,他指出该技术仍处于新兴学科起步阶段,存在临床经验积累不足、长期疗效数据缺失等现实挑战。未来将依托更多的临床样本深化研究,重点完善并发症预警机制,优化操作规范流程,同时探索器械改良方案,推动这一微创减重技术向更安全、更精准的方向发展。

    lQDPKGRJbvsaEDPNBDjNBaCwk4njpsyVAigH5yowKEmUAA_1440_1080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余佳慧医生在主题分享中,系统阐述了胃转流支架技术在国内的临床应用进展。她指出,该技术自2024年1月获批上市以来,已覆盖全国28个省份160家医疗机构,累计完成近700例治疗(含上市前研究)。临床数据显示,患者置入支架三个月后平均总体重减轻10.1%、多余体重减轻45.1%,尤其对BMI>30的腹型肥胖人群效果显著,60.5%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同时获得血糖、血压、血脂等多重代谢改善。相较于国外同类产品,国产胃转流支架系统通过锚定结构优化和抗菌管膜设计,显著降低了支架回收时黏膜损伤及感染风险,其模块化操作流程使术者学习周期缩短,利于技术推广。

    lQDPKc9Wsnqo0TPNBDjNBaCwqNL6gjyiNGUH5yoxRo_6AA_1440_1080

    余佳慧老师结合中心开展的90余例临床实践强调,术后管理是技术成败的关键。团队通过建立对标减重手术的标准化管理方案,将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40%,三个月减重效率提升至10%-12%。研究还发现,支架取出后患者食欲调控机制持续改善,配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0%以上患者可实现体重长期维稳甚至持续下降。她特别提示,该技术通过延缓胃排空重塑患者饮食行为,需提前进行心理建设与饮食教育,帮助患者适应"少食多餐"新模式,方能最大化发挥代谢调控优势。

    肥胖防控刻不容缓

    以创新践行糖吉态度

    在会议展区,糖吉医疗作为中国内镜减重领域的代表企业受邀参与,吸引了众多临床专家、医务工作者以及合作伙伴驻足参观,糖吉医疗的工作人员积极与参会者进行互动交流,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品及服务方案。这种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展会4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消化领域响应国家战略、践行技术普惠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内镜减重白皮书》的发布,我国肥胖症治疗正式迈入“微创时代”。

    国产设备的成熟应用,为内镜减重技术推广提供了坚实保障,进一步推动医疗技术国产化进程。未来,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临床规范化推广,内镜减重技术将为亿万肥胖患者带来福音,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