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航旅交运>正文内容
    • 商业航天企业上市进程提速 技术突破来到关键节点
    • 2025年08月06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行业人士表示,鉴于头部企业的研发支出,持续进行融资是商业航天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类似垣信卫星等头部企业在获得大额融资后,还能进一步为相关上下游企业提供订单和需求,进而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确定性。如果企业能够实现上市,对发展则会有重要助力。

    近日,商业航天企业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相继启动上市辅导工作,正式开启A股上市征程。这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在资本市场迈出关键一步。

    此前,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提出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政策利好下,相关领域企业上市进程明显提速。

    相继启动上市辅导

    7月29日,蓝箭航天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上市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蓝箭航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蓝箭航天总部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内头部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根据相关机构日前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蓝箭航天估值为200亿元,一年间增长了90亿元。

    无独有偶,8月1日,屹信航天也在江苏证监局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备案,公司上市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屹信航天2018年成立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家专注于微小卫星星载测控通信产品及地面测控系统研发的航天科技企业。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屹信航天主要从事卫星物联网载荷的研发与制造,2024年已为26颗在轨卫星配套物联网载荷。

    事实上,已有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开启A股IPO征程。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20年底,星际荣耀就启动了上市辅导备案,并于2025年7月披露了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6月,爱思达航天科技启动上市辅导备案;2022年3月,长光卫星也曾启动上市辅导备案,但公司已于2024年底终止IPO进程。

    星际荣耀副总经理谢红军表示,着力构建资金支持体系,建立多维市场交易平台,同步完善安全规范与监管机制,对支持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地方政府背景基金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并鼓励商业航天公司在北交所、科创板上市。

    商业化运营还需验证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拥有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征,在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前公司的盈利不确定性也较高,需要企业解决火箭可回收复用、商业卫星制造等关键问题。

    在技术方面,当前我国商业航天已来到技术突破与落地验证的关键节点。

    以蓝箭航天为例,公司重点关注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研发与运营,其核心产品朱雀二号运载火箭现已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面向市场批量化交付。

    公司自主研制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回收试验箭,已于2024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2025年6月20日,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顺利完成。

    4月,蓝箭航天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蓝箭航天表示,这标志着公司在火箭动力系统领域成功实现了从“单台突破”到“批量制造”的跨越,开启了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

    蓝箭航天、深蓝航天、东方空间等多家商业火箭企业正致力于在近一两年实现火箭“可回收复用与入轨”的目标。火箭发射和卫星制造等相关企业通过聚焦可回收火箭技术“0到1”突破、模块化量产商业卫星等方式,不断降低商业航天成本,推动商业航天大规模产业化。

    行业人士表示,商业航天运载火箭从发布到实现商业化运营大约需要10年。商业航天运载火箭想要实现复用,不仅需要成熟完整的技术,还需要在维护检测流程的简洁化和规范化方面寻找更加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

    多方支持行业发展

    在资本市场方面,2024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融资热度不减。

    睿兽分析发布的《2025中国商业航天创新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领域融资事件达138个,披露融资金额202.39亿元。其中,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三个细分领域保持较高热度,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已经诞生12家独角兽企业。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天兵科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等多家商业航天头部企业累计融资均超过10亿元,垣信卫星还曾在2024年获得67亿元的大额融资。

    行业人士表示,鉴于头部企业的研发支出,持续进行融资是商业航天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类似垣信卫星等头部企业在获得大额融资后,还能进一步为相关上下游企业提供订单和需求,进而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确定性。如果企业能够实现上市,对发展则会有重要助力。

    政策方面也在持续推动商业航天企业发展。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并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