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今日头条>正文内容
    • 多地出台产业支持政策 竞逐“人工智能+”赛道
    • 2025年04月18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随着DeepSeek等现象级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受到多方瞩目。今年以来,各地竞逐“人工智能+”赛道,密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发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密集出台政策,进一步引导资本和资源加速向人工智能赛道集中,有助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和快速成长。

    近日,《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杭州培育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大模型2个,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行业应用大模型25个以上。

    随着DeepSeek等现象级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受到多方瞩目。今年以来,各地竞逐“人工智能+”赛道,密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发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密集出台政策,进一步引导资本和资源加速向人工智能赛道集中,有助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和快速成长。

    形成全国人工智能版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目前,包括杭州在内,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重点城市均出台或拟出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或方案,力争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例如,《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征求意见稿)》自4月15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在GPU(图形处理器)、AI(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

    深圳在3月份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年—2026年)》《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年—2026年)》等四份行动计划,涵盖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扶持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培育瞪羚企业及独角兽企业等多个方面。

    北京于2月份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瞄准具身智能这一人工智能技术前沿领域,力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具身智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增长极。

    “各地政策呈现出针对性强、协同性好、资源投入大的特点。这些因地制宜的策略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萨摩耶云科技集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员郑扬洋分析称,各地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人工智能+”行动的推进提供了有利环境,有助于培育未来产业,抢占新的产业赛道。

    在朱克力看来,中央定调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地方推出政策支持组合拳,因地制宜拆解任务,相当于把顶层设计落地为可操作的行动清单。同时,各地政策不同的侧重点也正在重构区域产业链分工。杭州偏重底层算力和数据生态,北京关注具身智能前沿技术突破,深圳强攻终端应用,这种差异化布局既可以避免重复“内卷”,又能让全国人工智能版图形成互补。

    部分“卡点”亟待打通

    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政策支持层出不穷,初创企业竞相涌现,新产品新应用加速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

    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10年将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6%。

    为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部分“卡点”亟待打通,政策层面的支持不可或缺。

    朱克力认为,眼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卡点”是技术落地与商业闭环之间的断层,一些企业手握算法专利,却找不到规模化应用场景。此外,算力成本高企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跨行业协同的规则缺失也让创新束手束脚。

    “政策要做的是把技术、数据、场景这三条平行线拧成一股绳。”朱克力表示,建立公共算力池、用“数据沙盒”平衡隐私安全和创新、培育产业生态以留住技能人才等举措,有助于打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路径。

    目前已经有地区在进行打通“卡点”的尝试。如杭州拟出台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分担创新成本。实施算力券和智能券政策。每年设立2.5亿元市级算力券,对采购智能算力服务和模型服务的用户企业,按不超过合同实际发生金额的30%给予补贴。

    “优化资金支持体系,能够支持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郑扬洋表示,此外,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也能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